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,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。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,3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。
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,专门讨论并提出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:第一类高层建筑:9-16层(高度到50米);第二类高层建筑:17-25层(高度到75米);第三类高层建筑:26-40层(最高到100米);超高层建筑:40层以上(高度100米以上)。
在我国,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,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,即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,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,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,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。
1、可以节约土地,增加住房和居住人口。如同样的地基建六层住宅与建12层住宅,土地利用率、住房和居住人口可以提高一倍。
2、视野开阔,空气好。站的越高视野也就越好,超高楼层的住户通常可以看到低楼层看不到的风景。而离地面的距离越高,空气质量也会更好。有居民曾表示,雾霾特别大时,在地面和超高层住宅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,住上面的人没有明显感觉到雾霾,空气清新。
3、采光、通风好。超高层住宅的阳光特别好,“冬暖”要看户型的设计和房主的保养,但“夏凉”是一定的,因为超高层的通风确实比一般楼层要好。
4、超高层建筑有体现实力的作用。无论是高速发展中的企业、城市还是国家,都需要超高层建筑这种标志性的形象来展示实力、宣示崛起。
1、建筑成本高昂。建筑必须使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,成本很高。建筑成本高,日常管理成本也不低,一些空置率较高的高楼因此不堪重负。
2、使用较不便。超高层建筑里工作人员很多,要到达顶层甚至要在楼层中间换乘电梯。如果电梯出现故障,给使用者带来的麻烦更大。上下班的人流高峰,将造成楼层拥挤,超高层建筑周围也会出现人流高峰和车流高峰。
3、安全性问题。超高层建筑容易出现消防安全隐患,因为它装修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性材料,建筑内部还分布着大量电线电缆,一旦火灾形成,火势会非常迅猛。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左右,如果300米的高楼出现火灾,根本无法进行救援。此外,还有地震、人为破坏等不可预见性灾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