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五一临近,有关旅游预订的投诉日渐增多。民宿毁约现象频出,理由更是千奇百怪:有说装修的,有说换老板的,有说拆迁的,还有不惜咒自家民宿倒闭了的。目的只有一个,让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,以达到涨价再销售的目的。
五一出游本是一件乐事,未料还没出游便被无良民宿玩了一把,实在糟心。
那些民宿为何顶着骂名,冒天下之大不韪,穷尽一切方法也要毁约?原因很简单,综合各方信息,今年五一小长假要比想象中火爆,他们觉得此前住宿定价低了,要赚大钱,要坐地起价,要赚个盆满钵溢,为此便要千方百计的让此前预订成功的消费者取消订单,为他们腾出房间,然后卖个好价钱。
问题是,消费者已和民宿建立了契约关系,受法律保护,涉事民宿岂能想取消就取消?岂能为了逼消费者就范就耍阴招?
有个细节,值得一提。一名被毁约的消费者坦言:“平台对我订的旅店做了处罚,1.5倍罚金还有降低流量处理,但比起五一的盈利,商家肯定还是愿意接受处罚的,况且没了这个平台,还有其他平台。”这个信息很值得咂摸。“平台罚金赶不上涨价收益”,这折射出某些环节一定出了问题。
如果一些民宿不怕罚,宁愿选择被罚也要毁约,只能说明平台罚得不够狠。如果平台对那些“惯犯”民宿,既罚款,还要拉入黑名单,乃至对其永久下线,它们还敢乱来吗?
民宿现毁约潮,已成为这个小长假前备受诟病的乱象之一,也提醒监管部门需依法依规介入,及时、有力处理,不能容忍这种乱象愈演愈烈,不能无视消费者权益屡屡被侵犯。